全国年产量不足2吨!攀枝花白松露仿生栽培成功为世界块菌栽培增添新品种 返 回 列 表
2024-01-17 卫浴空间

  松露、鱼子酱、鹅肝并列“世界三大珍肴”,属于高贵食材,特别是法国黑松露、意大利白松露更是价超黄金,一菌难求。

  松露,又名块菌,其实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野生食用菌。其本身是寄生在华山松、栎类植物根部的一种真菌。不过,这种“黄金食材”也能够最终靠仿生栽培获得。

  1月3日,红星新闻从四川攀枝花市有关部门获悉,近日,在攀枝花盐边县格萨拉乡仿生栽培基地内,专家们采集到一枚直径7.03厘米、重90克的攀枝花白松露(白块菌),这标志着世界首次仿生栽培攀枝花白松露取得成功,为世界块菌栽培增添一个新品种。

  红星新闻采访获悉,中国松露主要产地在四川云南一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松露出口及国内消费者追捧,其价格暴涨上百倍,各地“采挖大军”纷纷加入。但由于无序采挖,导致松露总体产量剧减。因此,四川、云南等地相继出台规定,对松露采挖的时间和大小都进行规定,同时加大了保育促繁工作。如今,攀枝花白松露仿生栽培取得成功,对吃货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2023年12月28日,在攀枝花盐边县格萨拉乡仿生栽培基地内,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专家们采集到一枚直径7.03厘米、重90克的攀枝花白松露(攀枝花白块菌)。

  据悉,“攀枝花白块菌”是2013年命名经济价值最高的中国白松露,由于其生长环境苛刻、分布范围狭窄、产量极低、不科学采集等因素,资源急剧下降,全国年产量不足2吨。

  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块菌科研团队于2013年开始科技攻关,在国内率先突破攀枝花白块菌菌根苗培育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8年7月开展仿生栽培技术探讨研究,终于在2023年底栽培成功。

  这一技术的突破标志着世界首次仿生栽培攀枝花白块菌取得成功,为世界块菌栽培增添一个新品种,为“中国块菌之乡”攀枝花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和攀枝花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在我国,块菌寄生在华山松、栎类植物根部,俗称无娘藤、无娘果、猪拱菌等,主要分布在云南及四川攀西地区。其中,以四川攀枝花为中心,方圆200公里是核心产区,因此攀枝花被称为“中国块菌之乡”。

  据了解,攀枝花块菌资源有近20余种,约占全国块菌资源的40%。其中,印度块菌和攀枝花白块菌产量较高。攀枝花白块菌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发现唯一具有巨大商业潜力的白色块菌新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松露逐渐被人熟知及出口增加,导致其身价暴涨,最高达到上千元1公斤。松露一般长在树下,埋藏在地面表层,轻轻一刨就能找到。在利益驱动下,四川、云南产地的村民无序采挖。

  无序的采挖,导致的恶果就是松露产量总体出现下滑,品质下降。据云南新闻媒体报道,云南松露的自然产量曾达到1200吨,而近年下降到250吨左右,降幅接近80%。

  四川、云南等地近年相继出台政策,对松露采挖时间和大小进行规定,同时加大保育促繁工作,松露保护取得一定成效。

  从2009年开始,四川攀枝花市林业局发布关于规范块菌(松露)采集管理的通告:根据省市专家研究认定,攀枝花松露成熟期在每年12月,采集应在每年12月1日后进行,应只采集成熟的,严禁挖光,直径2厘米以下的严禁采集。

  2018年,四川会东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逐步加强松露资源保护工作的通告》,根据松露资源的生物学特性,规定每年3月1日至9月30日为松露资源的禁采期,禁止采挖直径小于1厘米、未成熟的松露。

  在昆明召开的2020第七届中国国际松露节暨松露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云南松露行业签署《保护中国松露公约》,明确每年11月立冬至次年3月方可采挖松露。采挖时可用松露犬帮助寻找,用齿稀疏的耙顺树根生长方向采挖,尽量不损伤幼根,采收后将土壤和枯枝落叶回填。

  攀枝花也是国内最早研究仿生栽培块菌的地区之一。自2003年开始,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历时20年的科技攻关,突破块菌菌根苗培育和仿生栽培的多项技术瓶颈,推进攀枝花市块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7位国内权威食用菌专家,对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菌根苗培育以及格萨拉板栗中华黑块菌仿生栽培基地进行现场评价,基地块菌单株最重2136.4g,最多128个子实体,创下国内块菌仿生栽培单株产量新纪录。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有效提升了块菌产出率,技术成熟度高,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

  据了解,为实现块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多部门的支持下,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不断突破块菌仿生栽培技术瓶颈问题,块菌的菌根苗培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栽培技术获得国际知名块菌专家的肯定。

  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目前攀枝花建有块菌仿生栽培基地300余亩,块菌仿生栽培单株产值2000元以上,预计丰产期亩产值可达3万元以上。